一转眼竹青灭在书院里修习了一个月了。期间经历了一次辩论,辩题是吏治的实用问题。还有院主每五天一次的讲课竹青灭也是必去。剩下的时间都是看书。
其实院主讲的大部分都是治国之道和为官之道,再就是八股文。生硬难懂。与他想的有些差距。
这里要说一下,在此期间竹青灭结识了不少先生。相处的也算融洽,各位先生也没有拿他当异类看。就是当初的白古,不怎么待见自己,可是大家都了解这个人的性格。所以他也就见怪不怪了。
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接触,和竹青灭最要好的就是张东华。姬华是他第一个朋友,来了书院后,张东华也是处处关照自己。所以也成为了知己。
竹青灭也是没有瞒着对方,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愿。说出了想修仙,希望多了解一些东方的玄妙文化。
张东华也是上心,告诉竹青灭让他多看看道家的学说。也可以了解下先秦子集。儒、道、法、墨、尸子……等各家的学说。
如果还是觉得难懂就看看上古神话,虽然里面有些是杜撰的,但是也有很多是真实的,是上古的大能者们记录下来的。
自此竹青灭就很少去东苑了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苑看书。一本本的先秦子集,还有古老的东方神话都在竹青灭的脑海里流动这。
时光荏苒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,虽然道家的学说没有太懂,但是各朝各代的历史,上古的神话都通篇熟悉了一遍。其中发生的事,每个历史人物留下的感想和体会都影响这竹青灭。
当然竹青灭也不是天天只看书,每天都会修炼师傅传给自己的两套神功。白天都会在院子里练剑,然后晚上到自己的屋子里练习《护神九式》。由于看的书多了,他对《护神九式》的理解更全面了。
“‘忘心式’是根本,不管我什么时候看它都有感悟,‘忘神式’我也能熟练掌握了。而且‘皆无式’我也可是修炼了。”竹青灭感慨这自己的成长。
‘忘心式’是一切的根本,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最关键的。而‘忘神式’竹青灭已经可以通篇理解了。只要有住够的灵气,他觉得自己都能直接提升到‘显圣’的地步,最关键的是他通过对道家典籍的领悟,已经可以开始修炼‘皆无式’了
‘皆无式’讲的是,当你炼神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神识就不会增长了,这时你要放弃,就是重新再来。说的简单做起来难,当你再凝聚的时候,法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。一般‘御物’的后期,当你能理解了这层意思后,就可以提升到显圣阶段。
当然这才只是‘皆无式’的一点,其中很多的道理竹青灭还没有掌握。
还有就是练到‘皆无式’后,就有攻击性了。以前竹青灭都是通过功夫厮杀,也就是《护体九式》通过法力施展出来,虽然战斗力很强,但是变化不多攻击手段单一。而‘皆无式’就不一样了,除了能让你领悟炼神的境界,还有就是攻击的法术。这是前两式没有的。
“我现在也有法术了!”竹青灭欣喜的看着手里握着的一个混沌圆球。这圆球有鹌鹑蛋那么大,是由混沌的气体组成的。竹青灭将手中的圆球,击中一块地上的石子,结果石块没有了,而地面全好无损。
“看样我的实力和领悟还不够,如果有足够的实力和领悟,这个‘无罔神球’可以吞噬天地,化为乌有。”竹青灭在兴奋之余,也是知道自己的实力还是要再提升的。
这一年的修炼和学习让他受益匪浅,虽然前路慢慢,但是基础很重要。现在他身体的基础在头三年里已经打下了。而现在的学习,是为了心和神打基础。身体可以通过师傅来调理,但是心神就只能靠自己了。
说来学院之中也没什么波澜,可以全身心的修炼和学习,而且身边的学子们也很关照自己,尤其是张东华。
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总是能为自己解惑。而且还指引自己看很多书,少走不少弯路。所以竹青灭有时总是带上他还有几个要好的先生出去游玩。
才子配佳人是每个读书人,心所向往的。于是他们也时常去青楼喝酒,青楼有卖艺不卖身的,那是艺妓。也有只卖身的。当然作为学院的才子们只是去吟诗作对,潇洒人生。
有一间青楼叫“玉升天”是个很雅致的青楼,也是几人常去的一间。竹青灭身上还有四百多两黄金,也是富裕,当然只是对普通人而言。所以基本出来玩都是他付钱。
这也是为什么竹青灭人缘好的原因,无利不起早吗。但是竹青灭不是很在意。虽然自己也没什么可以生钱的方法,可是这些钱也做不了什么大事。花了也就花了,这也是从李吉的身上学来的。
这一天四五个人又来到“玉升天”,要了一个雅间。叫了几个熟识的艺妓,大家开怀畅饮吟诗作对。
酒过三巡,张东华靠近竹青灭的耳边低声说着什么,此时在场的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两个人在低语。
“张兄有求,只说个数出来。”竹青灭也是低声的说。
“三千两白银!”张东华压得很低。
“合黄金多少两”竹青灭问道。
“四百两”
“没问题!”
“谢过竹兄,等周转开,必加倍奉还”
“说什么客套话,来喝酒。我也是祝你成功呀!”
说着两人干了一杯。而竹青灭也是让友情冲昏了头脑,后面发生了一系列的事。
竹青灭还是年轻,虽然成熟了不少,但是社会经验太少了。尤其是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,很容易被假象蒙蔽。
从“玉升天”回去的第二天,竹青灭就将身上的黄金兑换成银票,然后交给了张东华。张东华向书院请了假就走了。
这一走就是半个月。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当天在“玉升天”的事是这样的,张东华对竹青灭说,自己的父亲是个蚕商。
养蚕纺丝也是个大买卖。可是当年养的蚕意外都死了。答应买家的丝没法交货了。做买卖就是讲求信誉,信誉很重要。于是家里人想采购一批顶上,解了燃眉之急。等资金周转开就好了。可是钱不够,于是就向竹青灭借。
把张东华当成朋友的竹青灭,根本没有想别的。好爽的直接就答应了。可是回家送钱的张东华一直都没回来,而且了无音信。竹青灭心里没底了。当然他没有想歪。只是傻傻的担心朋友的安慰。
他怕张东华回家的途中遭遇不测,所以才没有底。又过了半个月还是没有音信,于是竹青灭坐不住了。
他通过书院了解到张东华的家在哪,然后出了南京城,飞往张东华的家里。可是到了之后他傻了,人家张家养的蚕根本就没死,张东华也没有回家来。
此时的竹青灭还是没有怀疑张东华,他觉得对方一定有难言之隐。因为在这个教书育人的圣地,他认为不会有欺骗朋友的败类。
所以又回到了书院耐心等待。钱对于他来说是小事,可是朋友的安危重要。
一晃半年过去了,竹青灭每天除了看书练剑,还有就是等待张东华。
......
“当局者迷”有时候一些事身边的人都知道了,就你自己还傻乎乎的什么都不知道。
有件事,书院背地里都传开了,但是竹青灭就不知道。当然如果不在书院,他可能也早就知道了。但是竹青灭觉得这个地方是个圣地,所以从来都是不释放神识,也降低自己的五感,保持正常水平。不去偷听别人的隐私。
可是就是这样不已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态,让他彻彻底底的当了一回傻子。可以说张东华也是和李吉、觉心一样,当了把老师,教了一回竹青灭。让他知道一句话就是“知人知面不知心”
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,一次竹青灭去北苑。正好碰上两个学生在交流。他也不是有意去听,但是内容让他很吃惊。
“有人在外郭城看见张东华了。”
“你才知道呀!他把‘玉升天’的巧娘赎出来后,就一直在外郭生活。”
“那是刚开始,现在他都变乞丐了。没脸回来了。”
“为什么呀!”
“巧娘就是骗他,自己赎了身,刚开始还对张东华挺好。后来拿了钱跑了。听说给一个吏部侍郎做了小妾。张东华去找巧娘,结果被人打了出来。”
“对了听说他的钱是跟那个西域人借的。”
“我说……”
“我说你们堂堂七尺男儿,却像街巷里的三八一样。背后说人坏话,枉读这么多年的圣贤书了。”第二个人还没说完呢,竹青灭就给他打断了。他是实在听不下去了,没有马上杀人就不错了。
两个书生看见竹青灭,也是灰溜溜的走人了。
“竹青灭呀!竹青灭!我看你是学傻了吧!你以君子之心对他们,换来的都是什么?当我没有血性!没脾气!好我就让你们看看。”竹青灭也是怒火中烧,本来一直觉得神圣不可亵渎的地方,却也是藏污纳垢。自己一片真诚,换来的都是欺骗和嘲笑。
竹青灭也不管院主当初的嘱咐,直接放出神识,覆盖了大半个南京城。很快就找到了张东华,然后飞了过去。
在南京城里使用神识都不行,别说是御气飞行了。
可是竹青灭也不管那么多了,自从来到古代的中国后,竹青灭就内敛了许多。因为他不想让这里的人认为自己是野蛮人。所以很多热血都冷却了。但是现在他发现,你若软弱别人就得寸进尺。用句不好听的话就是给脸不要脸。
竹青灭落在一个小巷子里,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坐着地上,不是别人正是张东华。